

全国“敬老月”特别策划
法护桑榆晚 情暖夕阳红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爱老助老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让所有老年人都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是习近平总书记心头长久以来的牵挂。
一直以来,人民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依法审理涉老年人案件,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不断增强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今年10月是第16个全国“敬老月”,在中华民族传统节日重阳节之际,本报推出全国“敬老月”特别策划——“法护桑榆晚情暖夕阳红”图片专版。敬请关注。
重庆长寿区:普法进社区

近日,重庆市长寿区人民法院组织干警深入社区,围绕赡养、继承、养老、诈骗等老年人高频法律需求问题,开展法治宣传。图为该院民一庭法官助理汪敬懿在向老人讲解法律条款。(记者:刘洋 通讯员:马姣 桂怡欣 摄)
山东枣庄市中区法院:乡村开庭审理变更监护人纠纷案件

10月22日,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人民法院法官李国跃来到西王庄镇黄楼村,公开巡回审理一起老年人申请变更监护人纠纷案件。该案当庭宣判,双方当事人均对案件审理方式和审判结果表示满意。图为巡回审理现场。(孙中喆 陈灿 摄)
安徽宣城宣州区法院:“一定要好好孝顺老人”

10月21日,程浮(右一)一行驱车一个多小时,来到腿脚不便的蔡大妈家门口开展调解工作,通过与蔡大妈面对面谈心,了解其家庭成员关系及矛盾根源。

10月22日,徐琛(右一)一行前往94岁高龄的饶大爷所在村的村委会开展巡回审判工作。

徐琛与村干部一起对双方当事人开展调解工作。历经近3个小时,饶大爷和四名子女就赡养问题达成了调解协议。临走前,徐琛语重心长地对饶大爷的四名子女说:“一定要好好孝顺老人。”
近年来,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民法院聚焦老年群体实际需求,不断优化诉讼服务流程,拓展诉讼服务方式,通过提供上门立案、上门调解、上门开庭等司法服务,切实解决老年人诉讼难题。近日,该院民事审判三庭法官程浮和民事审判一庭法官徐琛分别就其受理的赡养费纠纷案件,前往老年当事人所在村开展巡回审判和上门调解工作。(程洪 李雯 文/图)
河南安阳高庄法庭:“大娘,赡养问题我管,不中我还来!”

马长军(右一)对当事人开展调解工作。

在郝老太家门口,马长军详细询问其当前身体、生活状况,认真听取老人诉求。
10月22日,河南省安阳县人民法院高庄人民法庭法官马长军一行深入辖区年逾八旬的郝老太家中,对一起赡养纠纷案进行现场调解。
郝老太今年已86岁,丈夫去世多年,四个儿子均已成家。前几年,郝老太不慎摔伤双腿,导致生活不能自理。今年3月以来,儿子们在赡养方式上出现分歧。村委会多次调解未果,郝老太将四个儿子诉至法院。
了解到郝老太平时坐轮椅、活动不便,马长军决定上门调解此案。最终,儿子们就老人的赡养问题达成初步调解意见。“大娘,赡养问题我管,不中我还来!”离开时,马长军安慰老人要好好生活、保重身体,并叮嘱其四个儿子照顾好母亲,让其安享晚年。(黄宪伟 文/图)
浙江湖州南浔区法院:“您安心养伤,钱的事有我们呢!”

沈静(左)和谢鑫芳(中)回访石某,了解其生活近况。

沈静和谢鑫芳走访石某所在村的村委会,调查其生活情况。

谢鑫芳给老年人开展普法宣传。
10月20日,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人民法院干警沈静和谢鑫芳来到南浔镇施家浜村,回访一起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的原告石某。
石某年近七旬,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还伴有视力四级残疾,不久前又因交通事故导致腰部受伤。案件审理过程中,承办法官主动上门调解,促成双方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
重阳节前,沈静和谢鑫芳来到老人家中回访,并走访了其所在村的村委会,确认其生活困难的事实,引导其申请司法救助。临走前,沈静对石某说:“您安心养伤,钱的事有我们呢!”
回访结束后,沈静和谢鑫芳走进附近村民家中,与老人们亲切交流,向老年人开展普法宣传,并送上节日祝福。(茹玉 朱涛 文/图)
来源:人民法院报·4版
责任编辑:高倩倩|联系电话:(010)67550979|电子邮箱:fyxw@rmfyb.cn
新媒体编辑:李斯坦
优秀炒股配资门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